生命之光——平坡苗族绘画展
及“照见生命的那束光”妇女节主题沙龙
于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
2021年3月8日
2021年2月7日14点,《生命之光——平坡苗族绘画展》于上海玻璃博物馆临展厅正式拉开帷幕。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全部由平坡村苗族妈妈创作,这些苗族妈妈们世代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平坡村的大山里,这里也是苗族支系“小花苗”的主要聚居地。在农忙之余,妈妈们“画山画水画自己,画天画地画生活”,把苗族悠久的蜡染、刺绣等传统艺术从布上转移到了纸上,再从纸上画到了全村寨的墙面上,由此发展出平坡村独有的苗寨绘画风格和内容,被称作“平坡苗族绘画”。
平坡苗族绘画在苗语中被称为“嘚魵嘚涡”。在过去,“嘚魵嘚涡”指的是“平坡苗族服饰图案花样”的表现形式,但现在它已被用来特指“平坡苗族绘画”了。“嘚”字有夸张和彰显之意,传递的是画师们天马行空、把自己的所想尽情地用画笔画出来;“魵”字有“斑纹鱼”的意思,“涡” 字即“漩涡”的意思,这两个字都是在描述一种水流旋转的形状。而“鱼纹”与“漩涡纹”图形几乎出现在每一幅平坡苗画中,也因此成为平坡苗族绘画中极其重要的绘画形式。
在此次展览中,观众不仅欣赏到来自平坡村的20余幅绘画作品,同时也将领略到来自苗族的刺绣、服饰等精美手工艺制品、平坡村相关的影像作品,通过丰富的人、物、景,立体地展现了平坡苗族绘画的发生场域和文化背景。此外,在展览设计中特别致敬了苗族文化中重要的“蝴蝶妈妈”图腾,在展厅中一只硕大缤纷的蝴蝶霓虹灯装置吸引着所有观者的目光。这一艺术装置体现了主办方上海玻璃博物馆的“玻璃”特色,以及传统民间绘画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跨界结合。
在展览期间,我们还携手上海出芒文化传媒,在3月7日妇女节前夕举办了专家导览和“照见生命的那束光”主题沙龙。展览专家导览由来自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特聘专家顾问,平坡苗族自然美术馆倡议人王碧蓉进行;沙龙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、民族民俗文化专家索晓霞做开场主题演讲,参与对话嘉宾包括【行走x遇见】项目联合创始人黄静洁和雷迦,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,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江梅,艺术家胡军军,和艺术史学家及策展人Luca Zordan(卢义阳)。话题从女性意识出发,探讨了多个议题,包括平坡女画师的生存和生命意义,民族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,保护和传承,作为博物馆如和公益如何链接,如何支持发展民间艺术。
上海玻璃博物馆充分发挥文化平台的沟通交流作用,努力让玻璃与各个文化领域发生更多积极的对话和双向联系,打造多元、平等、包容的文化场域。上海玻璃博物馆携手出芒文化,诚意呈现了这深埋大山之中的热情之作,希望为所有观者“打开观察世界的另一扇窗”,开展民族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对话,探索苗族绘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。